调查这些技防手段,拦得住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吗

作为阻挡电动自行车和电池“进楼入户”的最后一道技防手段,电梯阻车器、传感芯片、充电负载监测器是本市应用较为广泛的三种设备,这三种设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?有何长短之处?实际应用中面临哪些问题?记者走访不同类型的社区和村,实地测试不同技防手段的运行效果。

电梯阻车器:有些情况“看不穿”

电梯阻车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电梯里安装智能摄像头,利用其图像识别技术,监测进入电梯内的电动自行车,从而停止电梯的运行,电梯门也不会关闭,直到电动自行车退出轿厢。这一设备在高层住宅小区很常见,记者走访丰台、大兴、西城等地发现,大部分电梯阻车器都能发挥作用,但也有例外。

“为了您的安全,电动车请勿进入电梯……”在昌平区一高层住宅小区,物业保安测试发现,当推着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后,轿厢内便响起提示语音,然而,当保安随机按下一个楼层时,电梯门竟然关闭,之后顺利上行。

一位居民摇摇头,“我们这栋楼两部电梯,都失灵一段时间了,只有语音提示,但不会停止运行,有的居民看到了推车进电梯的会劝几句,但人家不听啊。”

记者还发现,有相当一部分电梯阻车器只能识别电动自行车的整车,却“看不到”单独的电池。即便有的智能摄像头能够识别电池的图像,但也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:如果居民将电池塞到包里,或者拿衣物遮挡,那么智能摄像头就会“看不穿”。

此外,阻车器只能应用于安装了电梯的高层居民住宅,对于以六层居民楼为主的老旧小区、胡同平房及村民自建出租房等没有电梯的建筑,该如何阻止电动自行车和电池“进楼入户”呢?

传感芯片:防拆功能很关键

不同于电梯阻车器的“识别”,传感芯片主要工作原理是“感应”。在电池上贴上一个几厘米见方的电子芯片,并赋予电池一个唯一的二维码,调查这些技防手段,拦得住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吗之后利用安装在室内、车棚、村口等处的智能传感器,就能定位电池的位置变化。这就是所谓的“一车一池一码”。

“物联网设备感知电池编码为23041526,已经上楼,电池所有者为张伟(化名),请及时劝阻……”在朝阳区一城乡结合部的农村,快递员张伟将电池带回自己租住的村民自建房时,安装在门口的传感器便感知到了电池“进楼入户”,同时,房东收到了感应设备APP、短信和电话提醒,不仅包括上述内容,还有具体位置及租户电话。

作为第一责任人,房东需要及时处置租户违规充电行为,并拍照上传到感应设备APP。如果房东没有及时处置,那么提醒便会逐级上报村委会、乡镇政府。记者还了解到,不少传感芯片还具备热失控风险监测功能,当电池温度过高时也会发出预警。

传感芯片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一些问题。有的车主会偷偷揭掉芯片,逃避管理;有的社区和村人员流动性大,新增车辆可能成为“漏网之鱼”。对于前者,有的芯片已具备防拆功能,一旦拆除,系统后台便会收到报警;对于后者,则需要房东、流动人口管理站在租户登记时,做好询问工作,保证每一辆新增电动自行车都有可以感应的“身份证”。

充电监测器:一充电就会报警

丰台区“时马后邓海”地区是临南三环的唯一一处城中村,由于村内道路四通八达,出租房屋众多,个别租户会偷偷将电动车电池拎回家中充电。在没有电梯阻车器和传感芯片的情况下,一种新的技防手段在这里发挥着作用——智能电气监控探测器,也叫充电负载监测器。

“不同种类、不同功率的电器在用电时,会呈现不同的电流波纹,我们采集了市面上40多个品牌的6000多个型号的电动自行车电池,以及常见家用电器的用电波纹,当电池充电时,后台便会检测到不同于其他电器的电流波纹。”在“时马后邓海”地区,记者在一栋出租房看到,墙上的电表箱连接着装有智能电气监控探测器的小盒子,技术工程师赵东阳一边介绍,一边测试。

在租户房中,电动自行车电池插电的瞬间,小盒子里的设备便发出了声光报警,房东等相关责任人也同时收到电话和短信提醒。据悉,这一设备不仅能监测入户充电行为,还能探测到电池的电路过载、短路、漏电等充电安全隐患。

在大兴区黄村镇,1495户村民自建出租房已安装了2062套智能电气监控探测器。经过近2个月的使用,该探测器的识别正确率达到98%。“这一设备存在一定的误报率,但随着不同电器用电波纹数据库的完善,精准度会越来越高。”消防监督员邓春雷说,“技防手段再先进也是‘堵’,电动自行车隐患需要‘全链条’治理,尤其是生产与销售领域,应做好源头把控。”

免责声明: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,若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处理,谢谢!联系QQ:2760375052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